欢迎来到中国瓷土官网!

      服务热线:400-0235-966 

廊坊市万德福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COMPANY NEWS
资讯分类
/
/
/
瓷耀中西三百年!世界的历史凝固于中国瓷土之上

瓷耀中西三百年!世界的历史凝固于中国瓷土之上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18 20:49
  • 访问量:

瓷耀中西三百年!世界的历史凝固于中国瓷土之上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18 20:49
  • 访问量:
详情

原标题:瓷耀中西三百年

  “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早在唐代以前,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通往世界各地,包括非洲大陆。明代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当时中国的航海实力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在明中期以前,海上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朝贡贸易,从明嘉靖年开始“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延续了300年,是古代中国与海外贸易的繁荣时期。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其中瓷器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还承载着海外各国的历史文化。

  大航海时代

  开启中西外销瓷贸易

  1552年左右,一位葡萄牙商人安东尼奥·帕首托来到中国,沿南中国海岸开展贸易。他通过中间商在景德镇订制了家族纹章瓷(图①),纹章瓷底下注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圈款,这批瓷器也许出自御窑。葡萄牙人非常珍视这些中国瓷,在返程途中甚至给它们加饰银制配件。这是在欧洲大航海时期最早私人订制的瓷器之一。

  在16世纪,控制了海洋就意味着控制了财富与世界。葡萄牙人打败阿拉伯人,占领好望角,并于1511年到达马六甲海峡,从而掌握通往印度洋和中国的海上贸易要道。1514年和1516年,葡萄牙派出几位传教士前往中国,想与中国展开全面的正常贸易。但在这一时期,葡萄牙与中国冲突不断,直至1557年,明政府才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开启中葡两国正式贸易的历史。

  1602年,逐渐强大的荷兰在海上劫获了克拉克号等葡萄牙商船,将船上的青花瓷分别运到荷兰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轰动欧洲。这些中国青花瓷随之被冠以“克拉克”的名称,即指以多个开光为边饰、具有装饰样式的中国瓷器总称,这一件青花克拉克样式海船图案瓷器,见证了当年的海上贸易盛景(图②)。

  由于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各国相继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亚贸易。1600年,英国率先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于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随后丹麦、法国和瑞典分别在1616年、1664年和1731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从1514年到各国东印度公司解散的1833年,中国与西方间的对外瓷器贸易绵延300多年的漫长时光。

  中国艺术风

  借由瓷器在欧洲传播

  17世纪,新航道的开辟打开西方与中国全面贸易的新阶段,也是荷兰与中国贸易的世纪,瓷器贸易量巨大。大量中国陶瓷、丝绸、漆器、茶叶等货物受到欧洲各阶层的追捧,欧洲大陆刮起猛烈的“中国风”,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也曾收藏中国瓷器和轿子。西方国家推崇中华文明,瓷器贸易基本上以克拉克瓷和中国纹饰的瓷器为主,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会在其中加入如郁金香等欧洲纹饰。

  17世纪中期,中国处在朝代变更的动荡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厂关闭,大量窑工转入民窑,荷兰与中国的贸易瓷交易量达到顶峰。1620年至1680年左右,以书法手写绘制的中国青花瓷,因为荷兰人的要求逐步过渡到层次渲染的手法,出现了十分精美的中国历史题材和山水花卉图案的青花瓷。

  荷兰有一个小镇名叫代尔夫特,因生产陶器而著名。17世纪时,整个代尔夫特几乎都在仿制中国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各地,将中国陶瓷纹饰传遍欧洲大陆。如一件仿崇祯年间中国景德镇绘制三酸图的大罐(图③),画面内容是北宋苏东坡、黄山谷和佛印禅师品唐代名醋桃花酸的故事,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这些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内容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是很难理解的,然而他们却依旧模仿着画在陶器上,足以印证欧洲对中国瓷器艺术的尊崇。

  18世纪,由于国力的不断增强,英国逐渐成为与中国瓷器贸易的主角。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说:“英国女王本人穿中国服装出现……我们的屋里充满了中国的东西。”中国元素在当时的欧洲是品位和地位的象征,许多欧洲家族在中国订制如同家谱一般的中国纹章瓷。中国的泥土和瓷器烧制技术为这些欧洲家族记录下祖先彩色纹章的样貌,如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李将军祖先家族纹章瓷,是中国与英国贸易的见证:瓷盘的边饰一边是广州城,一边是伦敦市,这种以墨彩绘制建筑的纹章瓷边饰在300年外销瓷贸易中,只有两个家族订制。

  在17世纪传入欧洲时,中国瓷器上的山水风景纹饰受到欧洲人的广泛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荷兰风景绘画的产生。欧洲人对中国山水园林最熟悉的符号是山水拱桥、渔夫泛舟、柳树花卉、桥畔庭院等,当时的欧洲园林以意大利传播到法国的欧式园林为主,基本是对称几何规范的直线布局,而中国园林的移步易景、曲线式园林布局则直接影响了英国的自然风致园林。威廉·坦普尔在《伊壁鸠鲁的庭院》一文中认为,英国出现的非对称式的自然园林,“这种造园样式反映在中国生产的瓷器和壁纸之中”。

  欧洲著名画家鲁本斯创作的、赞美法国玛丽皇后的24幅巨作油画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其中有一幅画作是玛丽皇后和亨利四世大婚,在婚宴上拿出精美的中国瓷器让来宾大饱眼福,婚后亨利四世迷恋中国瓷器,并前往阿姆斯特丹参与中国瓷器拍卖会,法国从国王到市民均热烈推崇中国瓷器的故事。在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代,法国王室在凡尔赛建造中国宫,并大量购买中国漆器、丝绸、挂毯和壁纸,中国艺术品的精美装饰令法国人开始注重室内装饰,在家具和绘画等方面开始追求华丽的装饰风格,在整体色彩上推崇华美浓郁的紫红和浅紫色。

  世界的历史

  凝固于中国瓷土之上

  18世纪中期,由于西方瓷器的出现,中国外销瓷纹饰逐步由中国图案转向西方来样订制的纹饰。1740年左右,大量西方版画和绘画设计出现在中国瓷器之上。许多欧洲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学和市民生活,以及航海贸易等方面的题材大量绘制于中国瓷器之上。一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在中国瓷器上留下了生动的记录,中国瓷土在承载了丰富世界文化的同时,令历史不再遥远。如这一件瓷盘(图④)的画面讲述的是在英国辉格党与詹姆斯保皇党的斗争中,苏格兰高地团士兵和风琴手被流放到美国的故事。当时,类似的政治事件和生活趣闻绘制在中国瓷器上非常普遍,俄国沙皇“微服私访”、美国《独立宣言》的签订、英法战争等也都在中国瓷器上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纪录。

  在法国路易十五国王当政期间,欧洲刮起洛可可装饰和绘画风潮。无论是华托的绘画,还是洛可可风格的家具和工艺品,处处可见中国艺术风格的影响印记:华托绘画中的华丽色彩和纤细线条,洛可可式家具中的卷草纹、如意云头和回形纹样,都完全脱胎于中国工艺美术风格。洛可可风格盛行时期,中国外销瓷出现了极为精致的粉彩绘画,其中也有欧洲流行的洛可可式卷草纹饰,它不仅胎薄如蛋壳,背后还施绘康熙晚期的新绘制工艺胭脂水,代表了中国外销瓷的艺术顶峰(图⑤)。

  乾隆中晚期到19世纪早期,最重要的外销瓷器是广州十三行的通景和开光潘趣碗,这是一种装混合调制酒的酒碗。十三行大碗的生产时期始于1772年,结束于1792年左右,价格在当时非常昂贵,1785年美国商人购买时为5美元一件。由于制作量不大,大碗已成为中国外销瓷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1833年,伴随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解体,欧洲对东亚的垄断贸易随之结束。鸦片战争的爆发,也直接导致长达300余年的中国外销瓷贸易历史走向终结。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 地址:法库县包家屯乡前辛秋村  | 服务电话:400-0235-966   宋经理183-4182-6666 武矿长181-0243-5999 | 邮箱:zw9488@163.com  版权所有:法库县非金属综合矿  辽ICP备202001513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锦州